脫硫廢水對管式微濾運行的影響
導讀:本文章采用多家電廠不同水質特點的脫硫廢水進行化學沉淀與微濾膜一體化試驗研究,探究不同水質特點的火電廠脫硫廢水對管式微濾運行的影響及管式微濾處理脫硫廢水的水質適用性
來源:未知
發布日期:2023-02-23 14:41【大 中 小】
本文章采用多家電廠不同水質特點的脫硫廢水進行化學沉淀與微濾膜一體化試驗研究,探究不同水質特點的火電廠脫硫廢水對管式微濾運行的影響及管式微濾處理脫硫廢水的水質適用性,為實際工程設計工藝選擇和運行提供理論依據和基礎數據。
1.管式微濾試驗
微濾中試試驗流程,試驗裝置由原水箱、循環水泵、微濾膜組件(微濾膜組件采用3支美國Porex管式微濾膜串聯組成,內徑:25.4mm;長度:1829mm;單只膜面積:0.146m2,過濾精度0.1μm)、冷卻系統、化學清洗水箱、化學清洗水泵、空壓機、清洗柱、管道、閥門、裝置支架等組成。微濾裝置設有在線化學清洗系統,可實現對微濾膜的在線化學清洗。此外,該裝置還配有自動反洗功能,反洗采用壓縮空氣與水聯合反洗。微濾系統采用恒壓方式運行,進水壓力采用0.2MPa運行,進水流量控制在6.5m3/h,系統產水重新返回原水箱,將原液稀釋后重新進入微濾膜系統進行循環。系統運行30min水力反洗一次,每次反洗時間60s。
2.管式微濾結果分析
2.1 產水通量分析將四個電廠的脫硫廢水分別根據各自水質條件優選出的軟化藥劑投加量條件下,進行微濾試驗,微濾系統進水壓力0.20MPa,循環流量6.50m3/h,結果如圖3所示。為避免固含量波動對管式微濾產水通量的影響,本試驗是穩定固含量在一定范圍的條件下開展產水通量的長時間運行監測。試驗運行結果表明,在0~72h的運行過程中,產水通量隨時間小幅度下降,運行超過7小時后,產水通量均趨于平穩。因此,特意選取了0~7小時段的運行數據,并且提高了數據采樣頻次,縮短了時間間隔,重點監測微濾膜反洗前后的產水通量,主要目的是為了詳細研究不同水質的脫硫廢水在微濾膜反洗前后的產水通量變化。
3結論
本文采用管式微濾對四家不同火電廠的脫硫廢水進行處理,結合石灰軟化預處理試驗、微濾系統運行參數、產水水質、酸-堿清洗試驗結果,針對不同水質特點的火電廠脫硫廢水對管式微濾運行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和建議如下:
(1)結合脫硫廢水軟化試驗、微濾系統產水水質分析及結果表明,不同水質特點的火電廠脫硫廢水在相同微濾系統運行條件下,經微濾系統處理后的脫硫廢水硬度去除效果較好,水中的Ca2+、Mg2+離子也降至較低水平,與傳統混凝澄清處理結果基本相同;TOC去除率相比傳統混凝澄清處理效果有所提高;
(2)結合管式微濾試驗結果和酸洗試驗結果表明,當脫硫廢水中Mg2+離子含量較高時,微濾系統產水通量較低,超過一定含量會造成微濾系統污堵現象,導致產水水量和微濾膜通量衰減嚴重;
(3)不同地區的電廠,由于運行控制和工藝用水水水質的差異,導致各廠脫硫廢水水質不盡相同,因此在選擇用管式微濾處理脫硫廢水時應充分考慮電廠脫硫廢水的水質,特別是廢水中Mg2+含量占總硬度比重較高時,建議前期開展相關工藝模擬試驗研究,論證微濾處理脫硫廢水的適用性和可行性,為電廠實施節水與廢水改造工程提供依據。